关于李骥的那两条短信的事情,陈东没有告诉陆晓华和nv儿。nv儿当时已是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陈东不希望有任何事影响nv儿的心情——实际上,他也怀疑过nv儿会不会从学校得到消息,毕竟李骥比赛获奖这种事学校很可能拿来大肆宣传。但是他没敢去问,他安慰自己nv儿学习这么好,不见得非得需要这10分。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忍,nv儿恰恰就卡在了这10分上**
陈东努力收起自己的纷乱思绪,问陆晓华道:“那现在佳莹打算怎么办?报别的学校?”
“孩子不死心A!”陆晓华说,“孩子心里咽不下这口气,我们家长也觉得憋屈。现在佳莹他们学校老师建议我们家长进行联名抗议,要把他们加分作弊的事告到教委,希望能够让教委重视起来。据说明天就会有第一批的人去,我看看不行我也去。”
陈东在头脑中搜索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子,遗憾地发现自己并不认识什么教委的人员。于是他对陆晓华说:“好,你先看看他们学校能想什么办法,我这边也试着找找人。有消息再联系。”
“好。”
接下去的几天,陈东和陆晓华都分别忙活了起来,陆晓华跟着其他家长一起去教委反应情况,而陈东则托人联系教委方面的领导,希望可以让有关部门彻查加分。然而两边的努力都收效甚微,家长们几次登门,只有一两次见到了负责人,而人家也只是客气地表示已了解此事,之后就再无下文;而陈东这边虽然联系到了教委的人,但对方表示,国家运动员的证书是体委授予的,只要人家有真的证书在手,那么_geng据国家规定就享有加分资格。至于这些学生是否真正具备运动员资质,则与教委无关**
“这不就是推卸责任么!”陆晓华气愤地说,“他们明知道那些人的加分是花钱买来的,却让我们自己去找!我们要是有那个能力还用得着去找他们吗?!”听电话那端陈东沉默不语,陆晓华问,“说起来,你们能不能找到关系,去体委投诉?”
“那是C市体委批的运动员证,跟我们都不在一个市。而且,就算是找到人了,人家钱都收了,会会因为我们这一两个投诉就收回那些证书么?”
“那他们这是受huiA!”
“就算是,从提起投诉,到审查,再到受理,开庭,没有一两个月_geng本下不来。可是高考报志愿的时间才剩多久了?!”
时间不等人,从高考出分到填报志愿结束,也就是两三周的时间,_geng本等不及他们走这tao程序**
“唉,你说,nv儿努力这么多年,到头居然就这么被那些投机取巧的人给坑了!”
听到“投机取巧”这个词,陈东心中猛地一颤。李光北当初的那些嘲笑,仿佛又出现在耳边。
——你nv儿如果得奖获得加分,那叫He理利用规则,哪里‘投机取巧’了?你就为了你那点儿可笑的龌龊想法就bī着你nv儿放弃,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做对你nv儿公不公平?!
听到陈东沉默不语,陆晓华叹了口气,说:“行了我知道了,我再和其他家长联系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吧。实在不行就告诉佳莹换个学校,毕竟也不是就F大一所好大学。”
“嗯。”
挂断了电话,陈东沉默了好久。作为一个检察官,他觉得自己当初的做法无愧于心。在当时的情形下,他选择与案件可能的当事人保持距离是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是,他的这个选择,却直接牺牲了nv儿的升学甚至是未来——作为一个父亲,他实在于心有愧。
陈东坐在桌前,抽了整整半宿的烟**
高考加分的投诉收效甚微,走投无路的家长们开始在朋友圈中转发联名抗议。陈东知道这么做几乎没有什么效果,但是见到nv儿和前Q都转发了,他便也顺手转发了一条。消息发出去半天,连点赞的人都很少,然而突然,一条留言xi引了陈东的注意力——
“这种转发_geng本没有任何作用,就凭这点声势,_geng本难以改变大局。”
留言人,李光北。
看着李光北的留言,陈东一时有些怔忡。他和李光北在当初办魏远的案子时就互相加了但是实际联系的次数却是屈指可数。至于朋友圈,两人的互动就更少了。陈东本身并不爱发朋友圈,只偶尔会转发一两条单位公众号的nei容。李光北虽然比他好些,但是除了工作相关的nei容外,跟私生活有关的事发的也不多。印象中,这还是李光北第一次给他在朋友圈留言——也是自从他上个月和李光北吵架,两人近两个月以来的第一次联系。
现在回头想想,陈东要承认自己当初确实是有些多疑了,李光北的动机其实可能真的没有自己想得复杂。陈东还记得当时李光北生气的怒吼,他也可以脑补出李光北说留言这句话时的表情,一定是挑起一边zhui角,冷笑着说:“就凭你们这点儿声势**”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